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179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腰椎峡部裂型滑脱症矢状位参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L5峡部裂型滑脱症病人腰骶部的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2000年1月~2005年12月资料完整的L5峡部裂型滑脱症76例,男32例,女44例;年龄12~68岁,排除其他腰椎节段病变及下肢畸形,在包含双侧股骨头的腰椎站立位侧位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骶骨水平角(SS)、腰骶角(LSA)及滑移度等参数,并与30例健康成人比较,用t检验比较滑脱病人与健康成人、轻度滑脱和重度滑脱病人各参数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P<0.05)。[结果]根据M eyerd ing分类,轻度滑脱53例(Ⅰ、Ⅱ度),重度滑脱23例(Ⅲ、Ⅳ度)。腰椎滑脱患者的PI、LL、SS、LSA均较健康成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滑脱病人的PI、LL、LSA均较轻度滑脱的病人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PI与滑移度、SS、LL及LSA有显著相关性,LSA与滑移度、SS与LL有显著相关性,但SS与滑移度无显著相关。[结论]骨盆的矢状位形态对滑脱的发展有直接影响,PI越大,发生滑脱的风险越大,PI、LSA越大,滑脱进展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在下颈椎损伤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在颈椎后路手术中采用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共32例.根据情况复位,双侧椎板减压或单开门减压,部分病例未减压.选用3.5mm皮质螺钉,双皮质固定.结果 随访6~24 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3~5 个月获得良好骨性融合,无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脊髓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颈椎侧块钢板固定术技术相对简单,固定节段短,力学强度好,知应证广,是颈椎后路手术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陈强  侯铁胜 《颈腰痛杂志》2006,27(4):329-331
目的挥鞭样损伤较为常见,但它的发生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案至今仍然没有明确的定义。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本文按物理学模型、体外模型、体内模型和计算机模型的分类对生物力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预防颈部挥鞭伤的发生及减轻碰撞后果方面介绍了目前在车辆设计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论生物力学模型是研究颈椎伤病的基础,随着对挥鞭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定能为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后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和矫治方法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5月 ,对 3 2 8个再植指进行长期随访 ,发现 85指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 ,对畸形发生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中 5 4指进行了各类修复和重建手术。结果 再植指晚期骨与关节畸形的发生原因包括 :内固定使用不当、骨与关节处理欠妥、肌腱粘连或修复不牢固、瘢痕挛缩、受伤机制的影响和小儿骨骺损伤等。 5 4指经功能重建术后 ,其功能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 (P <0 0 5 )。结论 断指再植后晚期并发骨与关节畸形的几率较高 ,在再植术中应用各种预防手段 ,可有效降低畸形的发生 ,从而提高再植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天鹅记忆接骨器 (SMC)固定下持续加压应力对骨折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和骨钙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30只新西兰大白兔两侧肱骨行中段断骨处理 ,建立肱骨骨折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肱骨用 SMC固定 ,对侧用 4孔加压钢板 (DCP)固定 ,分别于术后第 2、3、4、6、8和 12周各处死 5只兔取材 ,标本按内固定物分为 SMC组和 DCP组 (n=5 )。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骨折局部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 结果 :SMC组和 DCP组 IGF- 和骨钙素的含量随时间延长均呈增高趋势。术后 3、4和 6周 ,SMC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98± 0 .32 )、(3.36± 0 .18)和 (3.4 7± 0 .17) ng/ mg,DCP组 IGF- 含量分别为 (2 .5 4± 0 .2 1)、(2 .78± 0 .4 3)和 (3.0 6± 0 .6 2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 ;术后 4、6和 8周 ,SMC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87± 2 3)、(395± 31)和 (4 16± 37) ng/ mg,DCP组骨钙素含量分别为 (32 3± 16 )、(35 6± 5 1)和 (378±2 6 ) ng/ mg,SMC组明显高于 DCP组 (P<0 .0 5 )。结论 :SMC固定后所产生的持续稳定的记忆加压应力有利于促进兔骨折端IGF- 和骨钙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6.
间接复位与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康庆林  张春才 《中国骨伤》2004,17(2):124-125
应用内固定治疗骨折和保护骨的血供一直是一对矛盾,近年AO针对自身治疗原则中的某些不足,提出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其核心目的就是保护骨折局部血运。间接复位(indirect reduction)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oste osynthesis,MIPD)是BO原则中的两个主要技术,其发展备受关注,本文就两门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应用前景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应用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和特点。方法:14例段骨髁上骨不连均采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治疗,4例伴有膝关节僵硬者同时行膝关节松解术。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8个月。在4—9个月内均获骨性愈合。有2例膝关节僵硬获得明显改善。参照Shelbourne疗效评定标准,ll例疗效优良,优良率78.6%。结论:应用DCS固定 自体筋骨植骨后骨折端可获得坚持内固定及压应力,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是一种治疗段骨髁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对犬骨盆弓状线部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10只成年杂种家犬,双侧髋臼臼顶上方1.5 cm处横形截骨,分别采用ATMFS(骨盆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前柱固定器和5孔重建钢板内固定,于术后2、4、6、8、12周处死动物取材,行HE染色、Masson三色法染色组织学检查,图像分析新骨形成积分光密度值,研究不同应力作用模式下的骨盆骨折愈合情况.[结果]ATMFS侧软骨组织形成,骨皮质、骨小梁及胶原纤维成熟时间明显早于钢板侧,术后6、8、12周,两侧骨折端新骨生成面积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TMFS固定后于骨折端产生的持续顺应生理力线的压应力能够刺激骨折端成骨细胞的形成及骨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促进骨折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与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的牛物力学性能,为枢椎交叉椎板螺钉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标本(C0-C4)10具,男6具,女4具,平均年龄58岁(50~72岁).分别制备成C1-2完整状态的模型(M0)、C1-2失稳的模型(M1)、C1,侧块螺钉C2交义椎板螺钉固定模型(M2)及后路C1-2关节螺钉固定模型(M3),进行三维生物力学测试,记录各组模型在屈伸、轴向旋转和侧屈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结果 屈伸模式下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20.4±9.2)°、(10.4±5.8)°;(46.3±17.2))°、(34.5±14.1)°;(4.1±0.9)°、(1.9±0.8)°;(4.3±1.0)°、(2.1±0.7)°.轴向旋转模式下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65.3±12.9)°、(40.8±11.2)°;(91.7±10.5)°、(72.3±12.6)°;(8.9±2.1)°、(4.7±1.8)°;(8.4±2.5)°、(4.4±2.3)°.侧屈模式F M0、M1、M2、M3的ROM和NZ分别为:(11.5±4.3)°、(7.2±3.2)°;(35.0±12.9)°、(21.9±11.8)°;(2.9±1.1)°、(1.4±0.8)°;(2.5±1.4)°、(1.3±1.0)°.在三维运动模式下M2和M3力学稳定性均明显优于M1和M0,然而M2和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1侧块C2椎板螺钉固定拥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C1-2关节螺钉固定的良好替代.  相似文献   
10.
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坏死和缺损,使皮肤与筋膜间产生广泛撕脱和潜行剥离,破坏了支配皮肤的血供,若处理不当会造成皮肤全部坏死、感染、败血症、肢体残废,甚至死亡。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皮鼓“反取皮”法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共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5~48岁,平均25.5岁。致伤原因:车祸18例,机械传送带损伤11例,滚筒挤压伤10例,灼伤后瘢痕挛缩11例。损伤性质:辗挫伤14例,挤压伤10例,撕脱伤15例,灼伤后瘢痕挛缩11例。并发症有:休克15例,开放性骨折脱位10例,外伤性截肢2例,内脏损伤1例。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